马杠上的童年 2023年09月04日  

  ■ 杨晟宇

  暑期深处,孩子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每天在小区里叽叽喳喳到夜深。回想我儿时的暑假,似乎大多数时光都是挂在马杠上的。

  马杠,其实就是用来拴马的铁架子。小镇的兽医站里有两个马杠,帮牛马看病时,兽医们就会将它们的缰绳拴在马杠上。那时的小镇,没有什么娱乐设施,马杠便成了我们的暑期乐园。

  马杠是由几根铁柱焊成的架子,它竖向立着四根铁柱,横向又围了两圈栏杆,焊成一个长方体。底下那圈横杆并不低,差不多到我们的胸口处。得用手攀着,再用力踮着脚一跳,才能坐到那圈横杆上。坐在横杆上,晃着脚丫子,看着树影摇曳,听着鸟鸣叽啾,那就是无比惬意的暑期时光。有时来了几个相熟的小伙伴,大家就这样坐在马杠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半天就过去了。

  有时候玩心一起,便在马杠上玩起了“倒挂金钩”。在下端的横杆上倒挂是最简单的,坐在横杆上扶着竖柱,小腿与大腿折叠成锐角,就可以用腘窝把自己挂在横杆上。但大孩子是不屑这么做的,得把自己挂到顶端的横杆上才算厉害。那得先站在下面的横杆上,再一手抓紧上端的横杆,另一手握住竖柱,抓横杆那一侧的脚先往上抬起,够到横杆后,用腘窝勾住,然后再把另一只脚慢慢地勾上去。

  能挂到顶端的横杆上,便觉得自己好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骨骼清奇、本领高强。马杠那里,总是聚集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孩子。能挂上最高处的横杆,似乎也是长大的标志,大孩子引以为傲,小孩子心生向往。

  马杠还是孩子们的“通讯点”。假期里,我们在马杠相聚,交换着彼此的信息,谁的作业做完了、谁回老家了、谁从省城带回了个稀罕玩意儿……那时没有手机,更没有电话手表,有时候在那玩了一天,也等不来一个好朋友。就会在马杠旁边的红砖墙缝里,留下小纸条,内容大概是,“某某某,我今天来马杠,没有等到你,最近还好吗?请回信。”等下次再去马杠玩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墙缝里有没有回信。大家都很喜欢这种故作神秘的传信方式,马杠便成了大家口中的“秘密基地”。

  上次回到小镇上,马杠还立在原来的位置,只是周围的一排瓦房被改建成了楼房,旁边的大树也已不见。那面红砖墙被加高加厚,墙面也被涂上了厚厚的水泥。我想,也许水泥还封住了一些没来得及取出的信件吧!当然,它还封藏着我一去不复返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