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韩良华 通讯员高翔 牛 翠) 12月19日,市市场监管局对宜城街道的部分零售药店“五类药品”(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和感冒)、N95口罩、抗原检测试剂等药械销售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退热药、感冒药、N95口罩、抗原检测试剂仍比较紧缺。执法人员督促医药连锁批发企业加大防疫药品、N95口罩等采购储备、投放供应力度,同时不得借疫情防控之机大幅提高医药用品价格,不得囤货惜售。
我市现有零售药店477家、口罩等药械生产企业10家。据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我市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出台,“五类药品”的销量在短期内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相当部分是市民备用的,而不是实际治疗需求量。
为保障市民对新冠病毒防治相关药品和防疫用品的需求,保障市场价格秩序平稳,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市市场监管局迅速行动,加强了对全市零售药店新冠病毒防治相关药品和防疫用品市场价格的检查和巡查,出台了一系列强化药械市场监管服务的举措。该局在第一时间向全市相关经营单位发布《关于药品及防疫用品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提醒告诫各零售药店等市场经营主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禁借疫情防控之机进行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同时,该局组织执法力量对各零售药店开展现场警示提醒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五类药品”和防疫用品明码标价、进销价格台账记录情况,督促零售药店依法维护好药品价格秩序。此外,该局与相关药品生产厂家及经销商持续保持紧密联系,引导他们对连锁药店增加相关药品配送次数,确保相关药品及时到货并配送到门店,不限制配送周期或配送次数。
从检查情况来看,我市暂未发现新冠病毒防治相关药品和防疫用品质量安全问题和价格违法行为。后续该局将持续加强“五类药品”及防疫用品质量安全和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全市药品供应正常有序。同时,提醒广大市民理性按需选购相关药品,无需盲目跟风囤药,更无需恐慌。
检查药店进销货台账
检查药品明码标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