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双 力) 日前,市科协在市大潮山林家茶场搭建学术沙龙,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工商联、农林学会、旅游协会等单位的负责人和专家,深入了解宜兴老种茶生长历史和分布范围,太湖小气候环境对老种茶的影响,并就老种茶制茶方法、市场开拓等进行规划设计。
好山好水出好茶,宜兴地产红绿茶虽没有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福建大红袍、云南滇红那么出名,但其品质却不输任何一款名优茶,其中,宜兴红有“外形紧秀显毫、汤色橙红明亮、香气馥郁高爽、滋味鲜醇甘甜、叶底嫩匀红润”的品质,阳羡绿具色、香、味俱佳的完美绿茶质地,尤其是用宜兴老种茶制作出的茶叶,香气高、滋味鲜、汤色纯,常常有外地的茶商慕名来宜采购,足见其品质之上乘。
本次学术沙龙,着重研讨了老茶树如何焕发新活力。市农业农村局茶果站站长徐建陶对现阶段宜兴茶叶的种类、分布、育种、保护等作了全面介绍,就如何让宜兴老品种茶树焕发新的活力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市农林学会理事长许宇尘对宜兴老种茶应有的文化元素进行了解读。茶场主钱彬介绍茶品开发的心得与市场开拓的规划。市旅游协会秘书长虞阿明以“茶业生态是旅游经济不可缺少的元素”为主题,展望当宜兴老种茶遇上旅游引发“化学效应”的愿景。市医学会秘书长周静霞围绕茶叶与保健,宣讲了茶叶功能性成分及其保健功效等方面的知识。其他参会成员对老种茶开发茶饮茶食产品等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学术沙龙建真言、献良策,助力宜兴老种茶焕发新活力。市科协副主席陈俊说,近期市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多个学术沙龙交流平台,营造鼓励争鸣、促进原创的探究环境,鼓励学会协会跨界合作,在履行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职责的同时,让学会协会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