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村民家前屋后的乱搭乱建、墙角里的陈年垃圾不见了踪影,民房墙上公布的是醒目的“联户共创清洁示范户”奖励制度;以往村上搞环境整治,村干部忙得气喘吁吁,一些村民却袖手旁观,整治难见长效,如今村民都主动配合,有的全部自己承担了下来……这是3月以来,在新街街道潼渚村冯道圩自然村发生的喜人变化。
“左邻右舍十来户人家,每户把家前屋后整理得清爽、保持得整洁,不仅自己心情舒畅,还可以每月领到村里发的20斤大米,村干部也省心了,大家何乐而不为呢?”3月13日下午,老党员刘顺祥告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前一天,他还忍着腰疼,主动配合村干部把自家家前屋后原来随意堆放的树木进行了整理。“上月,村里按照街道要求,率先在冯道圩自然村拉开了‘联户共创清洁示范户’试点准备工作,每8到10户组成一个联户组,并由村民在同组村民中推选组长,由组长组织开展创建活动,每月考评一次。考评合格后,由村里每月发给每户村民20斤大米。当月只要有一户村民考评不合格的,同组村民全部被扣发大米,并由村委会在全村通报。村民们都要面子要实惠,参与试点工作的热情都很高涨,村庄环境整治面貌正在得到有效改观。”潼渚村党总支书记蒋振说,“这个办法,村民们易于接受,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推广性。今年4月,村委会将把这项工作推广到全村。”
“要保证村庄环境长治久洁,仅靠几名村干部是力不从心的,关键是要唤醒村民群众的主体意识、自觉意识、责任意识,变‘要我管’为‘我要管’,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品质,这也是今年街道要推行的农村人居环境奖励积分制的初衷。”新街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说。环科园(新街街道)将围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着力引导村民增强参与环境整治的主人翁意识,汇聚开展“美丽乡村”行动的合力,助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行动具体包括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村民住房改善行动、“一推三治五化”行动、“美丽河湖”三年行动、重点区域水产养殖污染整治行动这“六大行动”。
在每项行动中,环科园(新街街道)将通过宣传引导、奖惩激励等举措,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体意识。围绕激发村民的主体意识,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环科园(新街街道)将全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把网格化管理的触角从街道、村(社区)、自然村组延伸到涉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10个村(社区)的每户村民家庭,出台了“小手拉大手·一人带一家”、农村人居环境奖励积分、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红黑榜”等制度,提升整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