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调大头 2022年01月28日  

  尚村是我的血地,在高塍镇东南角街边,现在成了尚佳花园,老村只留下一块旧址的石碑,石碑的位置正是我家老屋后门外的池塘边。

  中国人过年就是过春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吃了腊八粥,大人们就开始忙过年。忙活了一年的收成要算一算,所做的活计亏赢得码一码,该收的账要收一收,欠人的债要还钱;不管穷富,过年都要祭祖,要招待来拜年的亲戚朋友,多少总要采办些年货。忙了一年,过年就是要犒劳犒劳自己和家人,歇一歇,玩一玩,吃好的,穿新的,玩开心的。

  我们村过年有一个非常令人喜爱的传统文化活动——大年初一调大头。看调大头是我们村男女老少最开心的一件事。每年大年初一早晨,吃了糯米团子,给长辈们拜完年,村里的锣鼓队就聚集起来敲响了十番锣鼓。

  十番锣鼓是调大头的开场,既是表演,又是招徕观众。锣鼓一响,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穿着新鞋新衣、戴着新帽子聚到场园上。

  记忆中,我们村的十番锣鼓棒极了,我至今还没欣赏到比它更让我激情澎湃的锣鼓。我们村的锣鼓队非同一般,鼓有板鼓、堂鼓、大鼓三只,鼓手是锣鼓队的指挥,其他锣、铲等响器都要随他的节奏表演。除了鼓手是一人敲三鼓之外,其余每种响器至少是两个人,锣鼓队少则十五人,多则十七八人。

  锣鼓开场是由鼓手先用鼓锤在板鼓的边上“嗒嗒”敲两下,接着所有响器同时开始,开场的旋律是:嗒!哐!哐个隆咚哐个隆咚呛咚呛!……气势雄壮磅礴,旋律激越高亢。虽然十番锣鼓的总谱我记不住了,但我知道这套锣鼓旋律不只雄壮高亢,中间还穿插许多轻松委婉的旋律,有时其他响器停止,只用小堂锣、小铲和咣锣在板鼓的节奏下敲出“当当嘁当嘁当哐,当当嘁当嘁当哐”,有时只用小铲等敲出“噌哧当哧噌哧当哧,噌噌噌,当当当,噌噌噌,当当当”,还有一呼百应式的独领与众合这种舒畅欢快的过渡旋律。十番锣鼓敲下来,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左右。我们村的老辈把这套锣鼓当成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我是十三四岁时作为新一代接班人被吸收到锣鼓队接受训练的。

  十番锣鼓敲过一番,全村人差不多都聚到了场园,待锣鼓敲完便上演调大头。

  调大头,实际是一个耍大头的滑稽游戏节目。表演者有两个人。一个扮演大头和尚,头上套一个笆斗大的弥勒佛形象大头,身穿袈裟,手执一柄用白马鬃做的拂尘。大头和尚的形象是身高体胖,行动迟笨。另一个扮演机灵鬼,短衣轻装,道具是一把扇子。这个角色难度很大,不只体态动作要灵巧机智,还必须会翻空心跟斗。

  这个游戏节目的大体情节是大头和尚晨起,朝东方问安,然后伸了个懒腰,人胖笨,内功却很好,腰软到向后仰成弓的样子,身子不歪不倒。机灵鬼靠轻功旋转到大头和尚身后,拿扇子轻轻往他头上敲一下。大头和尚迟笨地转过身来找敲他的人,机灵鬼早一连串跟斗躲到他的身后。大头和尚始终看不到机灵鬼,弄不清是谁敲他的头。直到最后,机灵鬼又用扇子敲大头和尚,大头和尚欲转身却故意没转身,机灵鬼照旧一连串跟斗想躲到大头和尚身后,却被大头和尚逮个正着。

  这个游戏节目不光喜庆好玩,而且扮演者的真功夫让看的人情不自禁鼓掌喝彩。我记得大概是一九六四年,江苏省群众艺术馆有两位专业人员专程来到我们村,了解学习调大头这个民间艺术节目,要作为民间艺术传统节目保留起来。这个游戏节目现在已经失传,但它足以让我们看到先辈们对中华文化艺术的追求与创造。 (黄国荣)